
金价惊现“高台跳水”,2013年史诗级崩盘会否重演?
国际金价两天上涨三天下跌,盘中一度大跌6.3%创1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场弥漫着恐慌气息。
“金价估计要‘跳水’了,真不是吓唬你! ”10月26日,一位投资者在交易平台留言道。 就在这一天,现货黄金收于4112.82美元/盎司,当周累计下跌3.35%,终结了连续九周的上涨势头。
市场情绪骤然紧张。 数据显示,44%的投资者认为下周金价会继续上涨,41%的投资者则认为下跌将至,多空力量近乎持平。 这种分化格局与2013年崩盘前夜的市场特征惊人相似。
01 金价走势:惊现“高台跳水”,市场情绪急转直下
本周国际金价上演了一场“过山车”行情。 10月20日,金价一度创下历史高点,然而市场还来不及欢呼,第二天21日现货黄金便盘中暴跌6.3%,创下1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技术图表显示,伦敦金现报4112.82美元/盎司,较前一日下跌0.31%;纽约黄金期货收于4130.11美元/盎司,跌幅0.45%。 更令人担忧的是,技术面MACD死叉已经形成,RSI跌至28超卖区,短期可能触发10-15美元反弹,但这更像是下跌中的技术性反抽。
国内金价表现出一定抗跌性。 品牌金饰价格依然坚守高位,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克价仍在1228-1232元区间。 然而这种“内外分化”格局暗藏风险,人民币汇率成为国内金价的“缓冲垫”,一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关键点位,国内金价可能面临补跌压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成为市场焦点。 北京时间10月30日,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加拿大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计决策者将再次降息25个基点。 这一预期能否兑现将直接决定金价下一步走向。
02 历史对比:与2013年崩盘前夜惊人相似
回顾2013年,黄金市场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地震”。 2013年4月15日,金价单日暴跌9%,直接击穿1500美元大关。 而崩盘前的市场表现与当前情况如出一辙。
2011年9月至2013年初,黄金价格在1520到1800美元之间来回震荡整整18个月。 每次跌到1520美元附近都有资金抄底,但反弹高度一次比一次低,从1790美元降至1750美元,再降到1720美元,明显呈现多方力量衰竭态势。
当前市场同样呈现“三次触底”特征。 2025年5月,黄金在冲到3500美元后突然熄火,之后三次跌到3200美元又勉强反弹,但每次反弹都未能突破3450美元阻力位,且下跌时间越来越长。 周线图上出现的连续大阴线,专业术语称为“黑三鸦”,这是教科书级别的下跌信号。
更令人警惕的是,50日均线已向下死叉200日均线,这种“死亡交叉”上一次出现正是在2013年崩盘前夕。 当前黄金期货持仓成本集中在3400-3450美元区间,一旦跌破,大量止损单会被自动触发,可能引发连环暴跌。
市场参与者结构也呈现相似特征。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黄金ETF的散户持仓量增加了25%,但机构持仓反而减少了12%。这与2013年“中国大妈对战华尔街”的剧情完全一致,当时散户坚信“黄金永远涨”,结果金价又跌了30%,很多人被迫割肉。
03 暴跌原因:多重因素叠加引发抛售潮
美元指数突破107关口成为压垮金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元和黄金如同跷跷板的两头,美元强势时,黄金基本没有好日子过。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导致美元持续走强,黄金的避险吸引力相对下降。
投机资本趁机做空金价。 有分析指出,“投机资本看准时机做空金价,只是其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而诱发的金价崩盘”。 当金价处于高位时,任何利空消息都可能被放大,导致程序化交易止损单集中触发,形成“多杀多”的困局。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中东局势降温但台海紧张持续,避险需求呈现“脉冲式”波动。 此前支撑金价上涨的地缘政治因素有所弱化,市场对中美贸易冲突降温的预期削弱了黄金避险需求。
产业链传导的滞后效应也开始显现。 上游冶炼企业因原料成本上涨而导致毛利率压缩,被迫启动套保操作,加剧了现货市场抛售压力。 当产业链各方都加入抛售行列,金价下跌动能会自我强化。
04 市场分化:国际国内冰火两重天
与国际市场“跳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黄金市场呈现“抗跌”特性。深圳水贝市场甚至出现“抢金潮”,50克金链单日成交超2000条,商家库存周转率提升40%。
品牌溢价成为国内市场的独特现象。 周大福等品牌金饰克价高达1232元,而水贝市场裸金价仅955元/克(工费另计10-35元/克)。 同款3D硬金,零售价差达300元/克,部分品牌“一口价”黄金实际克价甚至超过1500元,存在明显溢价陷阱。
回收市场则呈现“冰火两重天”。 999纯金回收价较国际折价23%,但18K金回收仅517元/克,折射出加工损耗成本。 深圳水贝回收商推出“即时检测”服务,30分钟完成鉴定,较传统渠道提速5倍,试图吸引更多回收货源。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明显。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290.492吨,同比下降5.96%。 其中,黄金首饰134.531吨,同比下降26.85%;金条及金币138.018吨,同比增长29.81%。 投资需求取代首饰消费成为市场主力,反映消费者对黄金的资产配置需求上升。
05 未来展望:短期波动加剧,长期仍存支撑
机构对金价走势出现明显分歧。 摩根大通坚定看多,预测2026年底金价或达5055美元/盎司;而花旗银行则因通胀数据缺失与政策不确定性,短期看空至4000美元。 多空双方各有理由,市场博弈加剧。
美联储政策走向成为关键变量。 美联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通胀回升风险的艰难抉择,这导致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的预期经常出现反复。 若美联储释放暂停加息信号,金价可能突破960元/克阻力位;反之,若地缘冲突未升级可能导致单日跌幅达3%。
长期支撑因素依然存在。 全球央行购金趋势未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296万盎司,相较10月末的7280万盎司增加了16万盎司。 央行购金行为将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
高盛分析师指出:“黄金的长期宏观背景从未改变,只是短期波动让人迷失方向。 ”多家机构对黄金价格保持上涨趋势总体乐观,高盛预测金价将上涨至每盎司3000美元以上,摩根大通和瑞银也分别看涨至3000美元和2900美元。
专业的股票配资,最大配资平台,股票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