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投行认为茅台二季度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高端白酒市场展现韧性,而系列酒受政策影响表现疲软。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经济疲软和反奢侈消费政策的负面影响,为后续复苏预留空间。
本周,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华尔街投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针对茅台二季度报告纷纷发表最新研报。投行普遍认为,茅台当前估值已消化目前宏观经济疲软、消费情绪不振以及反奢侈消费政策等主要风险。
同时茅台当前的远期市盈率(约18-19倍)已接近2018年底的估值低谷。这意味着,在悲观预期被市场充分消化后,任何需求回暖的迹象(如中秋旺季或财政刺激政策)都可能触发估值修复。投行认为茅台财报中的亮点如下:
业绩基本盘符合预期: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3%,净利润增长5.2%。虽然增速较一季度放缓,且略低于部分市场预期,但综合上半年业绩(营收增长9.1%)来看,公司仍在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轨道上。
高端产品是“定海神针”: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核心的“茅台酒”业务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成为稳定公司整体利润率和业绩的基石。直销渠道同比增长约17%,持续优化利润结构。
系列酒与渠道压力是主要挑战: 与高端酒的稳健形成鲜明对比,“系列酒”业务营收同比下滑约7%,反映出中端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疲软的现实。渠道压力显著,关键指标“预收账款”同比大幅下降约45%,表明经销商提货意愿减弱,正在进行渠道去库存。
尽管短期面临挑战,三大投行均维持“增持”或“买入”评级,视其为中国消费板块的核心配置。
二季度业绩符合预期,高端茅台酒是定海神针华尔街投行指出茅台业绩分化的结构性特征尤为突出,而这正是茅台防御力的核心所在。
占总收入绝大部分(约83%-85%)的核心产品“茅台酒”,在二季度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营收达到320.3亿元人民币。这一稳健增长有效对冲了其他业务的疲软,保护了公司的整体利润率。
总的来看,贵州茅台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总销售额实现了7.3%的同比增长,达到396.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5.2%,为185.6亿元人民币。
尽管这一增速相比一季度的双位数增长有所放缓,但考虑到上半年整体9.1%的销售增长,公司仍在稳步迈向其年初设定的全年增长目标。
与此同时,渠道改革的成效持续显现。
直销渠道(包括“i茅台”平台和自营店)功不可没,二季度同比增长16.5%,贡献了约43%的销售收入。由于直销渠道的利润率显著高于经销商渠道,其占比的提升对稳定公司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系列酒遭遇寒流,渠道库存与需求压力显现然而,财报的另一面揭示了不容忽视的压力。摩根大通将矛头指向了“系列酒”业务的疲软表现。
继一季度增长18%后,茅台系列酒在二季度急转直下,营收同比下滑了6.5%-7%。华尔街分析师将其归因于三大因素:
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其他白酒品牌的竞争压力。疲软的消费情绪: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了中端白酒的消费需求。政策影响:政府推行的反奢侈消费法案对商务宴请等消费场景构成冲击。此外,渠道层面的压力在财务数据上显露无遗。
一个被所有分析师重点提及的关键指标是“预收账款”,该数据从去年同期的约100亿元人民币骤降至55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高达45%。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经销商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态度谨慎,提货放缓,渠道正在主动去库存。
为应对压力,茅台似乎正在向其分销网络提供支持。高盛和摩根大通均观察到,公司的应收票据显著增加,这暗示茅台可能放宽了信用条款,以间接补贴经销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种主动的渠道管理虽短期影响现金流,但长期有利于渠道健康。
受系列酒拖累及销售费用增加(二季度同比增长20%)的影响,茅台的净利润率同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至47.8%。
估值已消化利空,华尔街静待需求复苏对于投资者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些负面因素是否已被市场定价?华尔街的答案是肯定的:
摩根大通指出,茅台目前18倍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已经接近2018年12月因宏观经济疲软而创下的估值低谷。市场对于经济放缓和政策影响等“众所周知的风险”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这些利空因素已在当前的估值中得到体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给出了相似的18-19倍的估值数据。展望未来,投行正密切关注几个潜在的积极催化剂:
摩根大通预计,一旦需求在传统旺季(中秋节)复苏,或下半年预期的财政刺激政策开始生效,茅台的估值将有望重估。高盛也认为,尽管“飞天茅台”的批发价在7月下旬一度走弱至1900元附近,但近期已出现回升,显示出一定的支撑力。基于“风险已被定价,高端业务稳固”的逻辑,三大投行均维持了对茅台的积极评级,并将其视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首选标的:
摩根大通: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从1950元微调至1930元。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785元。高盛: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从1782元微调至1742元。总结来看,华尔街的共识是,贵州茅台正在经历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但其核心业务的护城河依然深厚。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的估值水平可能提供了一个在悲观情绪中布局优质资产的机会。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专业的股票配资,最大配资平台,股票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